西藏拉萨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专题服务
促进西藏农牧民增收技术集成与示范
作者: 拉萨站 更新时间: 2017-05-31

2016年,拉萨站的社会服务工作主要面向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中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这一紧迫需求,依托拉萨站20年来的科研成果积累,结合西藏农牧结合发展战略,以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西藏河谷农区草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主要技术来源,针对西藏地区典型农业村、半农半牧村、城郊村的农牧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因地制宜构建农牧结合技术体系,建立产业化经营示范平台,培养关键岗位技术人才,协助开拓区外中高端市场,建立西藏农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典型模式,扩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服务西藏扶贫攻坚工作。主要开展工作如下:

1.生产管理新技术

在技术研发方面,围绕西藏草牧业发展中缺乏适宜的牧草品种、人工草地生产力水平低、饲料转化效率低等共性问题进行攻关。成功筛选出绿麦草、中兰1号两个优质牧草品种,其中绿麦草以其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特性,在拉萨市、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推广面积已2万亩以上,获得示范区农牧民高度认可。本地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驯化选育也取得关键性突破,巴青披碱草即将进入区试阶段,有望成为首个获得认定的西藏本地牧草品种。牧草栽培利用整体思路逐步完善,支撑人工牧草种植时空拓展的技术体系不断丰富,青饲玉米、紫花苜蓿种植技术以及禾本科牧草和农作物秸秆混合青贮技术等8个地方标准通过审核认定。奶牛和绵羊营养需求量参数与饲料配方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研发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得到夯实。

2.技术体系

在技术体系集成方面,针对各示范村的资源禀赋和农牧业生产现状,开展技术组装整合,建立适宜的农牧结合技术体系。吉纳村作为典型农业村,围绕人工牧草种植、草产品加工、改良奶牛和藏羊高效健康养殖开展技术集成组装,建立草地农业技术体系,综合生产能力提高30%以上;白朗村作为典型半农半牧村,以退化草地恢复治理、牲畜轮牧补饲为主线,建立草地畜牧业技术体系,退化草地产草量提高三倍以上,羊出栏率由11%提高到37%;章麦村作为典型农林牧结合村,建立玉米田养鹅和林下放养藏猪两种农林牧一体化技术体系,生产收益净增1倍以上,藏猪成活率由25%提高到36%

3.技术培训及咨询

2016年,拉萨站以“走出去、引进来”为主要措施,重点培养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才以及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主要组织三个示范村合作社理事长、总经理多次参加交流总结会,全面了解本专题服务的目标与实施方案,建立长期稳定沟通的基础;同时在合作社运营管理中,科研人员带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总经理从市场需求角度来决策分析,制定合作社运营管理方案,目前已培养合作社“职业经理人”5名。在核心技术人才培养方面,选派合作社技术人员到长沙开展为期45天的奶牛养殖系统技术培训,并在合作社生产实践中以固定岗位轮换的方式储备核心技术人才。

4.社会影响

拉萨站在三个示范村深入开展土地入股股份合作、家庭经营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模式创新,有力推动了示范村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生产效率和产品商品化率明显提高,每年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在当地农牧民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社会影响,提高了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政府部门对拉萨站开展的全产业链服务也给予了高度重视。2016417日,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发改委主任、西藏开发投资集团董事长纪国刚带领自治区发改委投资处长、建设处长、农经处长等一行莅临中科院拉萨站指导交流,并与拉萨站(西藏草业中心)在站人员就西藏草业及现代农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座谈。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lsa@cern.ac.cn TEL:010-64889026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