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站负责人的学术水平、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研究、技术支撑和管理团队结构、固定/客座人员结构、学术梯队结构的合理性;研究、技术支撑和管理团队水平;野外科技工作者、研究生和博士后等人才培养情况。
2021-2024年,拉萨站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科研人员自1993年建站时的3位发展到2024年的18人,其中正高级7位、副高级8位、中级1位、科研辅助人员2人,此外还有长期聘用观测技术人员8人。
2021-2024年,戴尔阜研究员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余成群研究员获得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中国科学院“科苑名匠”称号、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称号。何永涛正高级工程师入选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人才,牛犇副研究员获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可桢-秉维”青年人才支持,宗宁副研究员获得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人才称号。2021-2024年度,拉萨站共毕业研究生28人,现有在读(站)研究生共计35人。各类人才的培养为台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戴尔阜研究员,拉萨站站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原生态学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9年获自然资源学会优秀科技奖,2022年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2024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余成群研究员,拉萨站执行站长,1988年进藏工作,获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科技部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中科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为西藏草业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2022年获得了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23年获中国科学院“科苑名匠”称号,202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称号。
张宪洲研究员,1994年至今在拉萨站工作,1999-2015年连续担任3届站长。目前担任青藏高原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藏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的首席科学家,入选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0位科学家榜单。
石培礼研究员,拉萨站副站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三级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原生态学研究,获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和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现任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副主编、植物生态学报编委。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撰写专著8部。
拉萨站现有正式人员18人,来自4个研究团队:
(1) 高原生态安全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为戴尔阜研究员,核心骨干成员包括吴春生、贾立志和杜陈军,主要开展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和区域生态安全研究。
(2)高原草牧业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为余成群研究员,核心骨干成员包括沈振西、钟志明、孙维、李少伟、武俊喜、付刚等,主要从事高原草牧业发展技术体系研发和模式构建。
(3)高寒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为张宪洲和石培礼研究员,核心骨干成员包括牛犇、宗宁等,重点开展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
(4)野外监测支撑团队:何永涛正高级工程为运行主管,成员包括钟志明、孙维、李少伟等,主要开展高原气象、土壤、生物和水分等生态要素的长期连续监测,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余成群研究员获得2022年西藏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23年中国科学院第四届“科苑名匠”和2024年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称号;戴尔阜研究员2022年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2024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何永涛正高级工程师入选2022年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人才;牛犇副研究员获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可桢-秉维”青年人才支持,宗宁副研究员获得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人才称号。
2021-2024年,拉萨站新引进吴春生、贾立志、杜陈军3位科研人员;6人获得职称晋升,钟志明、何永涛晋升为正高级工程师,宗宁、牛犇、吴春生、贾立志晋升为副研究员;拉萨站已培养研究生28人,其中博士后4人,博士毕业生16人,硕士毕业生8人;现有在站博士后4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9人、硕士研究生10人、客座硕士研究生2人。
拉萨站未来将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学、土壤学、生态学等领域国内外一流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不断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开展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为西藏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开展接地气的研究和服务。